最近看完了林克孝的《找路》。
這是一本...讓我看見另一個世界的書。一個好像知道其實不知道的世界,很近卻又很遠。這個世界的背景是山林,人物則是過去的日本人、今昔的泰雅、或許還有漢人,當然還有山裡的動植物。對於這些事物,過去總有著某些刻板的印象,然而過去從未真正瞭解,只是在腦中有某種概念、某種想像。直到看了此書才真正發現、窺探這麼一個世界,這麼近又這麼遠。
書名《找路》當中的路是指山林裡道路,可以是古道、可以是獵徑。然而從書中我體會到,這些道路有更深層的意義。它們是人類與自然相處下的產物,是人與自然的相處之「道」。且讓我引述書中「路的三大定理」:
一、每條路都有一個目的。
二、每條路都以最有效率的方法達到目的。
三、被使用越多的路越明顯。
從中可以看出路是一種人與自然的互動。
看過了這本書,前天星期日我在看MIT台灣誌這個節目時,當下感覺就不一樣了。砍路、行走、駐在所遺跡全都有了意義。當時節目的內容是在根本古道,隊中有位年邁的原住民,看他拿出山刀砍樹清出道路。從前我只能看到這個畫面,但現在我可以感受到行為的背後所具備的意涵。那是一種真實生活的展現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