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

近日修課小感

這學期在上 D'Hoker 的 Statistical Mechanics II。D'Hoker 應該算是系上公認教得好的教授。場論、四大力學除了電動外,大概都教得得心應手。許多課都有整理得相當清晰的講義。
有興趣請見這個網站:
http://www.pa.ucla.edu/content/eric-dhoker-lecture-notes

說起來,對於一門學問有深刻了解,通常能成一家之言。正常而言,沒有一本課本能夠完全適合你,最好的情況就是重新歸納出自己的一套思路。所以理想的狀況就是整理成自己的講義、或者寫成一本書。就如同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裡頭講的,真正的閱讀不是完全接受,而是能在閱讀中思考自己會如何組織這些內容。這大概也是為何許多教授喜歡用自己的講義。像 D'Hoker 這樣能在各個領域都能自成一格,希望有天也能如此。

從以前就有點這麼覺得了,最近更是深有體悟到,會在課堂上講歷史的老師通常是好老師。
當然這不表示不講歷史就是教得不好,不過能夠在課堂上帶出歷史,想來必須熟悉整個脈絡,境界總是再高一些。

最近課裡提到了 Kenneth Wilson。過去孤陋寡聞,不認識這位去年剛過逝的大師。Wilson 以重整化的工作在 1982 年獲得諾貝爾獎,而且是難得的單人獲獎。同時他也是用電腦處理粒子物理計算的先驅。能在兩個領域有重大貢獻,真不是簡單人物。Weinberg 曾說 Wilson 是物理學家中非常少數能夠改變我們思考物理的方式的一位。
原文如下:
“Ken Wilson was one of a very small number of physicists who changed the way we all think, not just about specific phenomena, but about a vast range of different phenomena,”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