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學校與臺灣書院合作辦了侯孝賢影展。這讓我感覺到臺灣書院有在認真做事了。有時想到身處異地,反而有機會看的這麼難得、完整的影展還挺奇妙的。今天是第一場《戀戀風塵》+《兒子的大玩偶》。說到侯孝賢,眾所周知是國際名導,台灣拿下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第一人。但其實過去我也只看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和《悲情城市》。對這部《戀戀風塵》的最初印象是去猴硐時看到的一張,依稀記得是有關尋人的海報。現在回頭找資料,猜想是電影二十五週年時有關尋找女主角的這回事兒。故事的背景平溪線一帶一直是我懷有美好想像的地方,這回影展要說期待已久的大概就是這部《戀戀風塵》了。
由於讀過吳念真的《這些人,那些事》。看《戀戀風塵》時感覺好像在看吳念真的自傳。一開始只是感覺稍有雷同,看到後來根本就確定幾乎是吳念真自己的投影。連主角的名字都跟吳念真的本名都有點像,更不要提那段收養子第一個孩子跟義父姓的橋段了。
雖然已經認知到這是吳念真的故事,對於欣賞電影卻沒有造成負面影響。反倒是讓我能更好的理解一些故事背景。這是個不太複雜的故事,沒有什麼出人預料的情節發展。但是導演就是願意花時間慢慢敘述這個故事。許多的部份就只是在傳達這樣的一個時空、營造一個這樣的世界。每一個畫面都仔細鉤勒出那個年代裡的氛圍。一個長鏡頭就這樣徐徐帶出當時人們的真實互動。這得在某個座談中,某導演回憶到他在侯孝賢底下工作時,拍一場下雨的戲,侯導不是要人做人工雨,而是真等到下雨才開拍。有些畫面你可以看到這種執著,是一種簡單的美。讓人感覺你可就一直看著這畫面,心情很沉靜。長鏡頭也不至於像蔡明亮這麼極端,一般人應該比較能接受吧。
不得不說,女主角也是這部片成功的因素之一。真要說女主角不是太漂亮,但真要換個人演只怕也找不出更合適的了。片中人們不會有要求張力的演出,表現的就僅僅只是生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