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於我是看英語字幕,通常讀字幕翻譯總是少了一份感覺,所以我儘量不看。但有時閩南語不是太熟稔,老實說聽得有些辛苦。
有時候要傳達一份感覺,就是需要一段時間。一個長鏡頭慢慢帶出氛圍。就像一段音樂,加速播放就失真了。
最近也看了侯孝賢的兩部極早期作品感到相當驚訝。沒想到風格差距會這麼大。兩部是連著看的,看第一部時有鼓要掉頭走人的衝動。雖然開場作介紹時有提過,這是「侯孝賢」還沒成為「侯孝賢」時的作品。然而我還真沒想到侯孝賢的處女作《就是溜溜的她》會是這麼一部「瓊瑤」、這麼一部我幻想中的「三廳電影」。真好奇侯導回過頭來看這部片會是什麼感想。或許那年代一般的片子就是這種風格吧,頭一回擔當導演大概也不能太偏離主流。從這樣的主流跳脫到《孩子的大玩偶》濃重的寫實風格,還真是巨大的轉變呢。耐著性子看完第一部,大概已經無所期待,第二部《風兒踢踏踩》的感覺沒這麼糟,雖然底子還是「瓊瑤」的調調,卻隱隱約約有點「侯孝賢」透出來。開頭在澎湖拍廣告片講究真實的情節,不知是否多少帶有侯導拍電影的投射?而女主角喜歡拍人物樣貌的喜好,是否反映侯導本人對於寫實的喜愛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