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

《戲夢人生》與其他

前些天看了侯孝賢的電影《戲夢人生》,描述布袋戲大師李天祿早年的人生故事。在《戀戀風塵》、《尼羅河女兒》中,李天祿真得很寫實演譯出一個「阿公」的角色。完全符合我心目中碎碎念的老人形象。其實這是一部不好理解的片,這兒我說的理解並不是說理解電影的寓意、或是體會導演的安排。很單純是指不容易知道裡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。因為這部片就是把觀眾擺在一個旁觀者的角色,靜靜地觀看一切的發生。雖然偶爾有李天祿本人的旁白,但大多不對劇情有太多的解釋。一般的電影時常怕你看不懂,必須稍微改寫、巧妙的加入說明。壞人就要長得像壞人,免得你不知道他是壞人。情節太過複雜就安插解說型角色。但這部電影不會做這樣的安排,就要你在一旁自己去理解故事。真的就像走在路上遇到了事件,你必須自己嘗試去理解發生何事。不具備一點背景知識很容易就迷失了。一方面人物幾乎沒有特寫,有時甚至認不出誰是誰。所以故事很真實,但卻不會太入戲。彷彿一個位於當場的隱形人,冷眼看著一切。

由於我是看英語字幕,通常讀字幕翻譯總是少了一份感覺,所以我儘量不看。但有時閩南語不是太熟稔,老實說聽得有些辛苦。

有時候要傳達一份感覺,就是需要一段時間。一個長鏡頭慢慢帶出氛圍。就像一段音樂,加速播放就失真了。

最近也看了侯孝賢的兩部極早期作品感到相當驚訝。沒想到風格差距會這麼大。兩部是連著看的,看第一部時有鼓要掉頭走人的衝動。雖然開場作介紹時有提過,這是「侯孝賢」還沒成為「侯孝賢」時的作品。然而我還真沒想到侯孝賢的處女作《就是溜溜的她》會是這麼一部「瓊瑤」、這麼一部我幻想中的「三廳電影」。真好奇侯導回過頭來看這部片會是什麼感想。或許那年代一般的片子就是這種風格吧,頭一回擔當導演大概也不能太偏離主流。從這樣的主流跳脫到《孩子的大玩偶》濃重的寫實風格,還真是巨大的轉變呢。耐著性子看完第一部,大概已經無所期待,第二部《風兒踢踏踩》的感覺沒這麼糟,雖然底子還是「瓊瑤」的調調,卻隱隱約約有點「侯孝賢」透出來。開頭在澎湖拍廣告片講究真實的情節,不知是否多少帶有侯導拍電影的投射?而女主角喜歡拍人物樣貌的喜好,是否反映侯導本人對於寫實的喜愛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