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4日 星期一

《風櫃來的人》、《在那河畔青草青》

《風櫃來的人》是侯孝賢與朱天文合作首次執導的電影,也是繼《孩子的大玩偶》後,侯導繼續發展他個人風格的第二支片。風櫃是澎湖的地名,以劇情來說跟《戀戀風塵》可以說是異曲同工。都是年輕人來到大城市闖蕩、茫然、生存的故事。差別只在於來自澎湖的漁村、抑或是猴硐的礦坑。侯導也曾在他第二部片《風兒踢踏踩》中於澎湖取景。我沒去過澎湖,但我猜想現在的澎湖與電影裡差別已經很大了。漁村打架鬧市的少年想來可能是侯導自身的某些投影吧。在漁村待不住來到了侯導的家鄉高雄,嘗試在當時高雄加工出口區的工廠工作。出於對侯孝賢寫實風格的信任,猜想我爸年輕時所看到大概就是這樣的景象吧。

在《光陰的故事-台灣新電影》中印象是採訪賈樟柯的段落,曾提到他看侯孝賢的電影,隨然處於不同的時空,卻與他個人的經驗有著驚人的類似。電影所刻畫的年代記憶,十幾、二十年後在大陸的土地上重現,經歷同樣的社會發展、轉型。當時《台灣新電影》播放的片段就是這部《風櫃來的人》。

《在那河畔青草青》是侯導的第三部電影,是發生寫實「相變」前最後一部。不太意外的又是鍾震濤主演,是與香港合作出品的。不過比起之前兩部,更多地描繪了鄉村景色,呈現了一個我沒見過、還沒商業化的內灣。同樣作為台鐵的支線,帶出了於《戀戀風塵》略為相似一點意象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