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前翻了一本《二手書店的旅行》。蠻新的書,介紹台灣各地的二手書店。不錯,從中得知了好些書店值得探究。然而比起這本《蠹魚頭的舊書店地圖》就顯得淺薄得多,內容主要是採訪性質介紹文章。然而,《蠹魚頭》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。誠然裡頭也有對於單一書店的介紹性篇章,但其可是浸淫多年、浮沉書冊之間的有感而發。前者大約可視作觀光客的匆匆一瞥,而後者到底是揉合於生活的打滾經驗,文章定要長時間的沉澱方可成就。舒國治曾論及《旅行指南的寫法》。在我看來,這本書可說是極佳的舊書店旅行指南。
除此之外,結合了自身的經驗,作者概略刻畫了台灣出版業與舊書店過往與興衰。對於欲周旋於書本、在冊籍中安身立命之人,此書想來是本好的入門書,從中可得登堂入室之畦徑。說少有這麼一點,被撓起一絲開舊書店的念頭。在一個不大的空間裡,興建一個小小的理想國。不過書中也點出許多現實。最直接、也幾乎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便是「書源」的問題了。多數的舊書店也是因著有書源才應之而生。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,又談何理想呢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